辽宁省政协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举行专题学习(扩大)会议 周波主持会议
晶科能源钱晶在南美光伏展上强力发声:大型电站将弃用单面组件。
对于组件制造而言,硅片尺寸增大的意义在于,可有效降低电池片和组件厂商的生产成本,提升组件发电效率,进而带动度电成本的下降,为投资者带来超额的项目收益。与业内大尺寸硅片相比,赛维166mm大尺寸硅片具有高少子寿命、高强度、低位错缺陷、低氧含量、低TTV、低表面缺陷的技术优势,同时单瓦生产成本低于常规尺寸硅片。
步入竞价时代,降本提质增效成为我国光伏行业发展的主旋律,而技术进步仍是其主要手段。攻坚大尺寸 赛维推出高质量166mm大尺寸硅片有业内专家预测,166mm大硅片在长时间内将大有作为。对于当前尺寸之争,赛维集团董事长甘胜泉认为,硅片尺寸适当的增加,有利于产业链从硅片到电池,尤其到组件每瓦加工成本的下降,助推产业高质量发展。与158.75mm硅片同等价格情况下,166mm硅片易于市场推广,对增厚产业链环节利润也更为有利。作为一家技术驱动型光伏企业,赛维集团早已布局166mm大尺寸硅片,并保持着一定的生产规模。
近期随着M12大尺寸硅片的推出,光伏企业之间的尺寸战争已经打响。相比目前业内多种标准的尺寸,166mm大硅片是当下改造成本最小、应用成效最大的硅片尺寸。预期下半年扶贫项目实际开工量在2GW以上。
表1:跟踪到的部分已经开工的平价上网项目下半年光伏开工项目跟踪,预期总开工规模超21GW2)竞价上网项目跟踪到4.91GW项目已经开工,预期实际开工可达到10GW以上。除了在竞价目录中的分布式项目之外,还有大量无补贴分布式项目开工。目前,仅跟踪到0.67GW的分布式项目开工。表2:跟踪到的部分已经开工的竞价上网项目下半年光伏开工项目跟踪,预期总开工规模超21GW3)光伏扶贫项目扶贫项目都开展公开招标,但由于项目过于分散,很难统计完整,目前跟踪到1.12GW的光伏扶贫项目完成公开招标,其计划年底并网。
根据市场多方反馈,下半年分布式实际开工量应该在5GW以上。根据不完整统计,跟踪到11.7GW的项目已开工、计划年底并网的项目;根据市场调研情况,预期实际开工、并计划在年底并网的项目规模应该在21GW以上
根据公开的招标信息,对各省目前已经开工、并计划在年底并网的项目进行了整理。表1:跟踪到的部分已经开工的平价上网项目下半年光伏开工项目跟踪,预期总开工规模超21GW2)竞价上网项目跟踪到4.91GW项目已经开工,预期实际开工可达到10GW以上。表2:跟踪到的部分已经开工的竞价上网项目下半年光伏开工项目跟踪,预期总开工规模超21GW3)光伏扶贫项目扶贫项目都开展公开招标,但由于项目过于分散,很难统计完整,目前跟踪到1.12GW的光伏扶贫项目完成公开招标,其计划年底并网。1)平价上网项目跟踪到2.41GW项目已经开工,但年底前只能有部分规模并网;具体各省的规模如下。
7月份国家能源局公布竞价上网项目名单之后,目录内项目陆续开展招标工作。预期下半年扶贫项目实际开工量在2GW以上。由于民营投资企业都未公开招标,如阳光电源中标1.6GW,且很多项目已经开工,但在公开招标资料中却无法跟踪到,因此,这4.91GW基本全部为国企、央企已经开工的项目。4)分布式光伏项目分布式光伏项目过于分散,且基本不会公开招标,因此很难跟踪到。
目前,仅跟踪到0.67GW的分布式项目开工。5)户用光伏项目根据国家能源局公布的数据,预期下半年7月、8月、9月、10月有户用指标,4个月新增的总规模应该在2.6GW以上。
考虑到部分招标项目未跟踪到、民营企业项目未跟踪到两项因素,预期实际开工可达到10GW以上。根据市场多方反馈,下半年分布式实际开工量应该在5GW以上。
除了在竞价目录中的分布式项目之外,还有大量无补贴分布式项目开工。根据不完整统计,跟踪到11.7GW的项目已开工、计划年底并网的项目;根据市场调研情况,预期实际开工、并计划在年底并网的项目规模应该在21GW以上财政部的一则官宣回复,将曾经被业内热烈讨论的补贴缺口问题,再次推上了舆论的制高点。根据财政部的最新表态,可以预见的是,此前大力扶持新能源的财政补贴即将完成历史使命,光伏的下一个五年,要靠自身的竞争力取胜。9月27日,财政部官网发布《财政部对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第9258号建议的答复》,其中明确了对于光伏存量项目的三个解决思路,一是拟放开目录管理,由电网企业确认符合补贴条件的项目,简化拨付流程;二是通过绿证交易和市场化交易等方式减少补贴需求;三是与税务部门保持沟通,进一步加强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征收力度,增加补贴资金收入。李俊峰指出,补贴来源是从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征收,每年应征收1000亿元,但是征收比例仅75%左右,年度欠收200多亿元,长此以往而造成了历史欠账,并多年累积、滚存而成为1000亿元的缺口。
对于政府而言,虽然高额补贴驱动了高速发展,却导致了政策调整的相对滞后。对此,国家开始采用上网电价竞标的方式对光伏进行补贴。
相比之下,上网电价竞标制度以市场竞价的方式,真实的发现和还原光伏发电的成本,为大幅度降低补贴资金提供了现实可行的选择。公开资料显示,从2000年到2017年近20年间,国家共计为国内煤电脱硫脱硝补贴了超过2万亿元,现在每年超过1200亿元,近二十年来平均每年的补贴也在1000亿左右,并且火电的补贴直接转移到了电价中进行全社会分摊。
这种实际发展状况也衍生出补贴问题以及弃光量居高不下的双重悲剧。在执行过程中,确立了我国上网电费结算方式。
从市场环境角度,此前业内专家对解决光伏补贴缺口提出了一系列建议,包括扩大上网电价竞标项目范围;调整新增装机规模;将上网电价调整到位,使光伏的投资回报率回归市场平均状况;适当增收居民用电的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考虑已光伏发电一定占比原则,制定合理的最低保障利用小时数,促进光伏参与电力市场交易;加快电力市场改革,释放光伏发电的竞争优势等等。如今,财政部的态度已经较为明显,电价附加征收标准无法提升,国债方式绝不可行,已有资金相对固定,解决方式却依旧困难重重。另外,国债具有强烈市场信号,在非特殊时期或遇到特殊困难情况下,不宜启用。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自2007年的0.1分/千瓦时、2012年调整为0.015元/千瓦时,到2016年提高至0.019元/千瓦时。
根据中电联数据,截止2018年6月底,中国光伏总装机容量为15606万kW,而进入前七批进入可再生能源补贴目录的光伏电站规模共计约50GW,仅占目前中国总装机规模的32%。关于补贴缺口持续扩大的原因,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首任主任、中国能源研究会可再生能源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李俊峰认为,一是征收不到位,导致入不敷出;二是征收额度没有随可再生能源规模的扩大而提高。
同时,作为可再生能源补贴的唯一来源,可再生能源附加的额度没有按照可再生能源法的要求及时调整。它是根据国家的法律法规,从全国人民电费里面收取的,用之于全社会,本质上是很清晰的收支关系。
2013年7月,国务院发布《关于促进光伏产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这意味着,此前被市场寄予厚望的两条可行措施,也化为了泡影。
2013年对于中国光伏行业来说,是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年份。十余年过去,我国光伏新增装机和累计装机均已经领跑全球。2017年,新能源装机大幅增长,但没有相应提高附加费。这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了光伏补贴政策改革的难解之题。
对于企业来说,价格和产量是其参与市场竞争、赢取市场份额的筹码。由于政府和能源企业信息之间的高度不对称,传统的固定电价制度难以适应光伏发电成本瞬息万变的形势,间接造成了补贴缺口的扩大。
截至2019年4月底,已并网光伏达到1.81亿千瓦。依照可再生能源法,国家肩负着直接收取和保障支付的双重责任。
具体而言,光伏的上网电价结算包含两部分:当地脱硫煤电价+可再生能源基金。根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统计,2007-2017年,光伏组件和系统价格下降幅度达90%。